狗狗得布病会传染吗?
布病,全称布鲁氏菌病(Brucellosis),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。 1980年,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检疫对象;1994年被列入《国际卫生条例》,属于法定检疫传染病。目前,该病在世界上120多个国家流行,对畜牧业危害极大,被人们称为“畜类的癌症”。
我国于1954年由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首次分离到布鲁氏菌,此后陆续从新疆、西藏等地分离出该菌。近年来,随着外贸出口和旅游业的发展,一些布鲁氏菌新血清型不断出现;同时由于兽用疫苗研制和使用的不规范,使布鲁氏菌耐药菌株不断增加,给人类健康与畜牧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。
一、传播途径
布鲁氏菌主要侵染动物细胞,通过消化道、呼吸道黏膜或伤口进入人体。其侵入途径有直接和间接两种。其中,直接接触传播是指未消毒的器具、未洗净的手或其他皮肤伤口接触病畜及其分泌物而感染;间接传播是指经过空气飞沫(主要是通过呼吸道)、灰尘或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体内感染的。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,病原体就可能入侵,导致发病。
二、临床表现
不同年龄、性别及体质的人受到感染后,临床症状差别很大。最常见的是大叶性肺炎,还可出现支气管炎、胸膜炎、心包炎、关节炎等多种症状。多数患者起病较缓,临床表现为不规则发热、多汗、乏力、食欲减退、体重下降、关节疼痛等全身中毒症。
三、预防方法
首先,要做好免疫注射工作。接种布鲁氏菌疫苗是预防本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。另外,定期给牛羊等家畜进行驱虫,减少体内外寄生虫的数量也能达到预防目的。 第二,做好饮食管理。不食用未经消毒的食物和水,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。 第三,加强个人防护。从事相关职业的人群,要做到戴口罩、勤洗手、勤换衣服、注意个人卫生,避免脏手触摸眼鼻口等部位。 第四,早发现早治疗。对于可疑病例应及时隔离治疗,确诊后应尽早给予足量有效抗生素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