球虫驱虫是什么?
球虫,又称为寄生虫中的蛔目肠线目,是一类无脊椎动物。根据其生活史中是否进行无性生殖而分为两大类,一类是需纯系培养的,以消化道内寄生为主;另一类为肠道内兼性寄生,不需纯系培养。 对动物致病的一般为前两属,后者很少造成急性暴发疫情。对动物致病的均为雌雄异型。 首先,在消化道内营定居状态时,其发育要经过4个阶段,即卵-幼虫-囊尾蚴-成虫。其中每个阶段都需要特定的宿主环境和营养才能完成发育,如幼虫必须经过胆道系统到达小肠才能发育成熟并产生孢子。 当动物吃了被此寄生虫污染的食物后,其中的幼虫可穿过胃酸屏障进入十二指肠壁的胆胰腺导管,并在那里发育为囊尾蚴。由于这些细胞具有吞噬功能,所以此时虫体可被吞噬细胞所消化、杀灭。但是,若虫体数量较多则会导致症状出现。 其次,当虫体成熟时(成虫或囊尾蚴),其代谢产物和死亡虫体的分解产物可经血液带到全身,引起全身免疫反应,轻者无明显症状,重者可出现发热、乏力、食欲减退、消瘦、腹泻及粪便带血。如果胃肠道的病变范围大,还可引起呕吐、恶心、精神沉郁、脱水等症状。
最后,对于抗虫治疗应遵循“足量足疗程”的原则。由于该种寄生虫对抗生素类药物敏感性较差且存在耐药性风险,故一般不单独使用抗生素治疗,而是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。对各种寄生虫感染均有治疗作用的阿苯达唑是广谱类杀虫药,对线虫类寄生虫的杀灭作用尤为显著。甲硝唑也对球虫等寄生虫感染有良好疗效。但由于此类药物的毒副反应较大,且长期服用容易产生耐药菌株,故一般不建议用作长期驱虫药。
以上是对“什么是球虫,它的危害有哪些以及如何防治?”问题的解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