纯白的猫猫有什么品种?
其实,猫的颜色由基因决定。每个基因控制着一种或几种颜色,不同颜色的基因会在染色体上排列起来,形成一条一条的“染色体条带”。 如果一只猫同时携带2个不含颜色的基因(即基因型为N/N),那么它会显性表达出N基因所决定的表型,也就是白色。 所以,纯白并不是一个明确的品种标准——任何颜色基因缺失的个体都能是纯白的。 而像暹罗猫、波斯猫等品种的标准中提到的黑色和蓝色则是另一回事了——这些颜色是由黑素细胞产生的色素形成的。 黑色素的生成途径有很多,其中酪氨酸酶是最重要的一种黑色素酶。黑素细胞能够合成并储存这种酶,并且通过它使酪氨酸变成多巴,进而氧化成黑色素。 如果黑素细胞不能合成或者储存该酶,或是酶活性受损,都会导致黑色素的生成减少甚至消失,从而呈现出白色。也就是说,只有含有酪氨酸酶基因并且能够正常运作的猫才能呈现深色。
而像暹罗猫、波斯猫等染色体的条带上,有着决定黑色素表达的基因位点;纯合时(两个拷贝都含有一个以上该位点的基因时),表现为黑色;杂合时,则表现为浅色,比如黄褐色。 不过,由于人类无法直接观察遗传物质在染色体上的动态变化,所以“染色本条带”的说法仅仅是理论上的。目前评价遗传物质的染色本结构一般采用两种方法:
1. 组织染色:将染色体制片后用碱性染料如醋酸洋红进行染色,根据染色剂的着染情况判断遗传物质的类型。这是目前最为常用的一种细胞遗传学技术。
2. 原位杂交:将样本细胞涂抹于玻片上,然后使用带有特定探针的双荧光标记的DNA测序引物进行杂交,以确定待测序列的位置及其基因型。由于需要特定的分子生物学工具和仪器,故较少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