狗都鄙视的动物是什么意思是什么?
这个视频里面,狗所谓的鄙视其实就是护食。 视频里两个人同时喂两只狗狗,一只狗狗很听话地过来吃食物,而另外一只却怎么也不走近,甚至有点害怕,一直待在不远不近的地方警惕地看着“入侵者”。 这时候主人说了一句:“它(指另一只没有过来的狗狗)说你不爱吃的……” 原来如此!我恍然大悟。接着,意外发生了: 两只狗狗为了争食,开始了撕咬(其实并没有完全撕打起来)…… 这时候我们得知,原来视频中两只狗的关系并不是像我们一开始认为的那样——好朋友。从主人对另一只狗狗的称呼“它”可以看出,这两只狗狗的关系并不亲密,至少没到亲密无间、互相舔毛的地步。
于是,我们知道了事情的真相——开始的时候那只不愿意过来的狗狗并不是因为“鄙视”而不想靠近有食物的地点;而是因为它和另一个正在吃东西的狗狗关系并不好,所以出于戒备心而不愿接近。 那么既然不是“鄙视”,这只狗狗到底是在干什么呢? 我猜测它是由于护食而表现出来的凶恶其实是“假凶”,目的是为了阻止另外一只狗狗靠近自己的食物。
关于护食行为,有很多的研究。比如有研究人员给大鼠(实验室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)喂食,然后观察大鼠对于“入侵者”(如伸手去抓或者靠近饭盒)的反应。发现当“入侵者”距离比较远的时候,大鼠一般会警告性地吼叫提醒不要靠近;而当“入侵者”非常逼近的时候,大鼠则会表现出进攻性,开始攻击“入侵者”以保卫食物。 在上述实验中,研究者还控制了进食的大鼠是否处于“安全”状态(即是否曾经被“入侵者”抢食过)。如果大鼠先前曾被“入侵者”抢食,则它会表现得更为凶猛,更有可能主动攻击“入侵者”。 (参见Granato & Zaldivar, 1983) 有意思的是,上述研究中还考察了不同物种之间的护食行为。结果发现,除了哺乳类会表现出很强的护食反应外,很多其他动物也是如此(包括鸟类、鱼类等)。也就是说,护食这种行为是哺乳类(包括人类在内)在进化过程中所习得的一种本能性行为。
研究者也发现了性别对于护食行为的影响。他们给公母大鼠分别提供单独的进食场所,然后在中间放上一个玩具,模拟“入侵者”抢食的情况。结果发现,无论先前的食物是否被“入侵者”抢走,雌性大鼠都不会表现出明显的攻击性,也就是护食能力不强。反而是雄性大鼠,会在“入侵者”靠近“危险”的食物时,展现出明显的进攻性。(参见Knight et al., 2008) 那么回到视频来看,两只狗狗之所以会发生争斗,是因为它们都把对方当成了“入侵者”。而对于“入侵者”,狗狗都会表现出进攻性,试图保卫自己的食物。